松木桩特点 1) 在水位变化不大、非腐蚀性环境中,有较好的耐久性; 2) 桩身密度小,具有较好的抗拉、抗压、抗弯和抗剪强度; 3) 桩体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和湿胀干缩性,干燥松木吸湿时,随着吸附水的增加,松木将发生体积膨胀,对桩间土有一定挤密作用,同时增大桩体与土体的摩擦力; 4) 桩体构造简单,易于加工; 5) 弹性韧性好,能承受冲击和振动作用,易于施工; 6) 松木桩如有缺陷易于从外表观察,不致将有疵病的木材用于重要结构。 排水松木桩处理软土地基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松木桩虽然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具有的工艺特点与优势,但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、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等相关规范中都没有被提及到具体的设计方法,现状松木桩基础处理设计方案需结合现场试验验证,在工程区域选取典型地质段,进行试桩及现场载荷试验,判定松木桩的桩长、桩距等施工参数的合理性。
松木桩施工方案 一、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→挖、填工作面→桩位放样→打松木桩→锯平桩头→毛石嵌桩及C10砼垫层施工→承台施工. 二、施工准备 ①木桩采购及存放 A、木桩主要在当地木材市场采购,采用汽车运到工地现场仓库;木桩采购时应注意木材质地,桩长应略大于设计桩长。所用桩木须材质均匀,不得有过大弯曲之情形。木桩首尾两端连成一直线时,各截面中心与该直线之偏差程度不得超过相关规定;另桩身不得有蛀孔、裂纹或其它足以损害强度之瑕疵。 B、木桩之吊运、装卸、堆臵时,桩身不得遭受冲击或振动,以免因之损及桩身。木桩于使用时,应按运抵工地之先后次序使用,同时应检查木桩是否完整。木桩储存地基须坚实而平坦,不得有沉陷之现象,避免木桩变形。 ②打试桩,确定桩长。 因堤岸较长,沿堤岸方向每约50m打一根试桩,所以选试桩25根,以大概确定桩长。地质报告显示淤泥深度为1.2m—3.2m,为确保试桩成功,并考虑该类型桩的特殊性,配桩长度比同位臵桩的有效长度大0.5米。 ③打桩前,桩顶须先截锯平整,其桩身需加以保护,不得有影响功能之碰撞伤痕,桩头部位宜采用铁丝扎紧。 ④松木桩的制作 A、桩径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,且外形直顺光圆; B、小端削成30cm长的尖头,利于打人持力层; C、待准备好总桩数80%以上的桩时,调入挖掘机进行打桩施工,避免挖掘机待桩窝工; D、将备好的桩按不同尺寸及其使用区域分别就位,为打桩做好准备; F、严禁使用沙杆等其他木材代替松木。 ⑤、测量放样 松木桩施工前,由测量人员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放样,确定每个木桩打设桩位,采用测量用木桩予以标记。
松木桩如何施工 根据打桩的方法不同,可分为人工打木桩和机械打木桩。常用的打桩机械有手摇卷扬机和柴油打桩机,液压挖掘机亦经常用于打木桩。用液压挖掘机打桩时需两人扶桩就位,将挖斗倒过来扣压木桩,将木桩压入地基一定深度自稳,然后让扶桩人走开,由挖掘机将松木桩压下去,一般每3~5min即可打一条桩,工效较高。为了使挤密效果好,提高地基承载力,打桩时必须由基底四周往内圈施打。桩的布置以梅花形为好,桩间距离不宜小于3倍桩径。打桩完毕后应按设计高程锯平桩头,使每根桩的桩顶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面,清挖打桩时挤出的淤泥,在桩顶铺设20~30cm厚级配砂石褥垫层并加以压实,然后再浇筑底板混凝土,以保证基础通过褥垫层把一部分荷载传到桩间土上,调整桩和土的分担作用。在基础下设置褥垫层可减小桩土应力比,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,即可增大β值,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。通过改变褥垫层厚度,调整桩垂直荷载的分担褥垫层越薄,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高,反之亦然。如果不设褥垫层,则不能发挥桩间土的作用。